执业药师

执业药师考试《中药一》近五年高分值考点

2021-04-01

  考点1

  7本本草著作: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本草经集注》、《新修本草》、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、《本草纲目》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、《中华本草》。

  考点2

  四气:又称四性,即指药物具有的寒、热、温、凉四种药性。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,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。

  考点3

  五味: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等味。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,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。

  考点4

  归经,即药物作用的定位,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联系起来,用以说明药物功效的适应范围,从而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选择用药的依据。

  考点5

  有毒与无毒:有毒,狭义上讲,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伤害而言。广义上讲,除指药物的作用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,还应包括药物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,反映了其偏性对人体的两面性。

  考点6

  七情配伍概念:又称配伍七情、药物七情。即指单味中药配伍同用的七种情形。除“单行”外,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,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。

  考点7

  君臣佐使概念:是指从多元用药的角度,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。它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,高度概括了中医组方的原则。

  考点8

  八法:汗法、吐法、下法、和法、温法、清法、消法、补法。

  考点9

  方剂的组方原则:君臣佐使。

  考点10

  常用的道地药材:川药、广药、云药、贵药、怀药、浙药、关药、北药、华南药、西北药、藏药。

  考点11

  植物药的一般采收原则:

  ①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、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;

  ②茎木类一般在秋、冬两季采收;

  ③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;

  ④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,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;

  ⑤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;

  ⑥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;

  ⑦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长,茎叶茂盛时采割。

  考点12

  药材常见的加工方法:拣、洗;切片;蒸、煮、烫;搓揉;发汗。

  考点13

  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提取方法:浸渍法、渗漉法、煎煮法、回流提取法、连续回流提取法、水蒸气蒸馏法、升华法、超声提取法、超临界流体萃取法。

  考点14

  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: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;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的极性和溶解性差异进行分离;利用酸碱性进行分离;利用沉淀试剂进行分离。

  考点15

 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:常见的方法有简单的液-液萃取法及液-液分配色谱(LC或LLC)等。

  考点16

 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:固-液吸附用得最多,并有物理吸附、化学吸附及半化学吸附之分。

  考点17

  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:常用有透析法、凝胶过滤法、超滤法和超速离心法等。

  考点18

  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及沸点进行分离:离子交换色谱法适于可离子化的物质的分离。

  考点19

  生物碱的分类:吡啶类生物碱、莨菪烷类生物碱、异喹啉类生物碱、吲哚类生物碱、有机胺类生物碱。

  考点20

 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:性状、旋光性、溶解性。

  考点21

  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:苦参、山豆根、麻黄、黄连、延胡索、防已、川乌、洋金花、天仙子、马钱子、千里光、雷公藤。

  考点22

  含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:苦杏仁、桃仁、郁李仁。

  考点23

  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:大黄、虎杖、何首乌、芦荟、决明子、丹参、紫草。

  考点24

  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:秦皮、前胡、肿节风、补骨脂。

  考点25

  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中药:五味子、厚朴、连翘、细辛。

  考点26

  黄酮的分类:分为黄酮类、黄酮醇类、二氢黄酮类、二氢黄酮醇类、花色素类、黄烷-3-醇类、黄烷-3,4-二醇类。

  考点27

  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: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具有酚羟基,故显酸性,可溶于碱性水溶液、吡啶、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中。

  酸性由大到小:7,4'-二羟基>7或4'-羟基>一般酚羟基>5-羟基。

  考点28

  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:黄芩、葛根、银杏叶、槐花、陈皮、满山红。

  考点29

  含萜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:穿心莲、青蒿、龙胆。

  考点30

  含挥发油的化合物常用中药:薄荷、莪术、艾叶、肉桂。

  考点31

  皂苷分为三萜皂苷(人参、三七、甘草、黄芪、合欢皮、商陆、柴胡)和甾体皂苷(麦冬、知母)。

  考点32

  强心昔的典型化合物:香加皮、罗布麻叶。

  考点33

  胆汁酸类及含该类成分的重要中药:牛黄、熊胆。

  考点34

  含强心苷元成分的常用动物药:蟾酥。

  考点35

  含其他成分的常用动物药:麝香、斑蝥、水蛭。

  考点36

  炮制目的:

  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;

  ②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;

  ③增强药物疗效;

  ④便于调剂和制剂;

  ⑤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。

  考点37

  炮制常用辅料(液体辅料:酒、醋、盐水、姜汁、蜜、油;固体辅料:麦麸、河砂、稻米、土、滑石粉、蛤粉)及作用。

  考点38

  常用饮片的质量控制:

  ①净度、片型、色泽、气味的要求;

  ②检查;

  ③含量测定;

  ④限量标准。

  考点39

  炒法: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,筛去灰屑,大小分档,置炒制容器内,加辅料或不加辅料,用不同火力加热,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,称为炒法。分为炒黄、炒焦和炒炭。

  考点40

  炙法分为:酒炙、醋炙、盐炙、姜炙、蜜炙、油炙。

  考点41

  煅法分为:明煅、煅淬、扣锅煅。

  考点42

  蒸、煮、�法:蒸、煮、�法为“水火共制”法。这里的“水”可以是清水,也可以是酒、醋或药汁(如甘草汁、黑豆汁)。即便是用固体辅料,但操作时仍需加水来进行蒸煮,如豆腐制珍珠、藤黄、硫黄。

  考点43

  其他制法:复制、发酵、发芽、制霜、煨、提净、水飞。

  考点44

  国家药品标准包括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》。

  考点45

  中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:来源鉴别、性状鉴别、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等。

  考点46

  性状鉴别:通过眼观、手摸、鼻闻、口尝、水试、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,来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,具有简单、易行、迅速的特点。

  考点47

  显微鉴定:是利用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特征分析,以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。显微鉴定主要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。

  考点48

  物理常数的测定:包括相对密度、旋光度、折光率、硬度、黏稠度、沸点、凝固点、熔点等的测定。

  考点49

  外源性有害物质:重金属及有害元素、农药残留量、黄曲霉毒素、二氧化硫残留量。

  考点50

  纯度检查:《中国药典》中与纯度相关的检查主要包括杂质检查、水分测定、干燥失重、灰分测定、色度检查、酸败度测定等,并已成为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常规检查项。

  考点51

  水分测定法:《中国药典》规定水分测定法有五种:

  第一法(费休氏法)包括:容量滴定法和库仑滴定法;

  第二法(烘干法)适用于不含和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,如:三七、广枣等;

  第三法(减压干燥法)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,如:厚朴花、蜂胶等;

  第四法(甲苯法)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,如:肉桂、肉豆蔻、砂仁等;

  第五法(气相色谱法)如:辛夷。

  考点52

  制剂:根据药典、药品标准等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,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,称为制剂。

  考点53

  剂型: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预防、治疗和诊断疾病需要的不同给药形式,称为药物剂型,简称剂型。

  考点54

  中药制剂按分散系统分类:真溶液型液体制剂、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、乳浊液型液体制剂、混悬液型液体制剂。

  考点55

  不同剂型、不同给药方式药物的起效时间快慢为:静脉注射>吸入给药>肌内注射>皮下注射>直肠或舌下给药>口服液体制剂>口服固体制剂>皮肤给药。

  考点56

  剂型选择的五方便原则:服用、生产、携带、运输、贮藏。

  考点57

 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:主要有水解、氧化、异构化、聚合、脱羧等,其中水解、氧化是主要降解途径。

  考点58

  易发生水解反应的药物主要有:

  ①酯类药物;

  ②酰胺类药物;

  ③苷类药物。

  考点59

  易氧化的药物分子结构类型主要有:

  ①具有酚羟基或潜在酚羟基的有效成分,如黄芩苷等;

  ②含有不饱和碳链的油脂、挥发油等,在光线、氧气、水分、金属离子以及微生物等影响下,都能产生氧化反应。

  考点60

  冷处:贮藏温度为2℃-10℃;

  常温:贮藏温度为10℃-30℃。

  考点61

  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:

  ①降低温度;

  ②避光;

  ③驱逐氧气;

  ④添加抗氧剂;

  ⑤控制微量金属离子;

  ⑥调节pH。

  考点62

  散剂有以下特点:

  ①比表面积较大,易分散有利吸收、起效迅速;

  ②制备简便;

  ③外用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;

  ④口腔科、耳鼻喉科、伤科和外科多有应用,也适于小儿给药。但因比表面积较大,散剂易吸潮、药物成分化学活性增强而容易散失、氧化。所以易吸湿或易氧化变质的药物、刺激性大的药物、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。

  考点63

  浸出制剂主要特点为:

  ①符合中医药理论,体现方药复方成分的综合疗效;

  ②汤剂还可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;

  ③药效缓和、持久、副作用小;

  ④服用剂量较小、使用方便;

  ⑤部分浸出制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;

  ⑥但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。

  考点64

  汤剂具有以下特点:

  ①组方灵活,适应中医临床辨证施治,随症加减用药的需要,能充分发挥复方综合疗效;

  ②以水为溶剂,制法简便,吸收、奏效较为迅速;

  ③味苦量大,服用不便;

  ④不宜久置,必须临时制备,多有不便;

  ⑤挥发性及难溶性成分提取率或保留率低,可能影响疗效。

  考点65

  糖浆剂:系指含有原料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。

  考点66

  煎膏剂:系指饮片用水煎煮,取煎煮液浓缩,加炼蜜或糖(或转化糖)制成的半流体制剂,俗称膏滋。

  考点67

  酊剂:系指原料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,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。酊剂可供口服或外用。酊剂应置遮光容器内密封,置阴凉处贮存。

  考点68

  茶剂:系指饮片或提取物(液)与茶叶或其他辅料混合制成的内服制剂,分为块状茶剂、袋装茶剂和煎煮茶剂。

  考点69

  液体制剂的特点有:

  ①分散度大、吸收快、作用迅速;

  ②易控制药物浓度,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胃肠道刺激性;

  ③便于分剂量和服用,尤其适用于儿童及老年患者。但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,贮藏、运输不方便。

  考点70

 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顺序为:阳离子型>阴离子型>非离子型。

  考点71

  乳剂的不稳定现象:分层、絮凝、转相、破裂、酸败。

  考点72

  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制剂的药物有:

  ①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的难溶性药物;

  ②为了发挥长效作用或为了提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。但剧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液。

  考点73

  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、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。

  考点74

  热原:系指注射后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。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。

  考点75

  热原的基本性质:耐热性、水溶性、不挥发性、滤过性、被吸附性等。

  考点76

  去除热原的方法:高温法、酸碱法、吸附法、离子交换法、凝胶滤过法、超滤法、反渗透法。

  考点77

  栓剂特点:

  ①栓剂不仅可在腔道起局部作用,也可产生全身作用;

  ②药物不受胃肠道pH或酶的破坏,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性;

  ③药物直肠吸收,大部分不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;

  ④适用于不能或者不愿口服给药的患者。

  考点78

  滴丸剂:

  优点:生物利用度高、起效快,适于急症治疗;剂量准确,丸重差异小;可根据需要制成不同释放药物速度的丸剂;生产设备简单,效率高;

  缺点:载药量小。

  考点79

  缓释、控释制剂的特点:

  ①药物治疗作用持久、毒副作用少、服药次数明显;

  ②克服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,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副作用,又保持有效治疗浓度。

  考点80

  不同的剂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顺序是:口服制剂:溶液剂>混悬剂>胶囊剂>片剂>包衣片。

  考点81

  不良反应:

  ①副作用;

  ②毒性反应;

  ③变态反应;

  ④后遗效应;

  ⑤特异质反应。

  考点82

  含马兜铃酸(肾毒性和致癌性)的中药:马兜铃、关木通、细辛、天仙藤、广防己、青木香。

  考点83

  含苷类中药的毒性:强心苷、氰苷、皂苷、黄酮苷。

  考点84

  含毒蛋白类中药的毒性;巴豆、苍耳子、篦麻子;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。

  考点85

  乌头碱对心脏的毒性主要表现为:严重复杂多变的心律失常。

  考点86

 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:

  ①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一致性与差异性;

  ②中药药理作用的多样性;

  ③中药药理作用的双向性;

  ④中药量效关系的复杂性。

  考点87

  单子叶植物的特点:无放射状纹理。有一圈内皮层的环纹,皮部宽广,无髓部。无木栓层。

  考点88

  双子叶植物的特点:有放射状结构,有一层形成层的环纹,有髓部。有木栓层。

  考点89

  桑寄生:茎枝呈圆柱形;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,具细纵纹,细小突起的棕色皮孔;断面不整齐,皮部红棕色,木部色较浅。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,革质。气微,味涩。

  考点90

  大血藤: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,木部黄白色,有多数细孔及红棕色放射状纹理。

  考点91

  鸡血藤:横切面可见韧皮部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,木部淡红色,小孔洞(导管)不规则排列,皮部与木部相间排列呈同心形椭圆形或偏心性半圆形的环。髓小,偏向一侧。

  考点92

  桑白皮:扭曲的卷筒状、槽板或板片状;外表白色或淡黄色;体轻,质韧;纤维性强,难折断,易纵向撕裂,有白色粉尘飞扬;气微,味微甘。

  考点93

  杜仲:扁平的板片状,具斜方形皮孔;内紫褐色,光滑。断面具细密银白色胶丝相连。

  考点94

  淫羊藿:茎生叶对生,二回三出复叶;顶生小叶基部心形,侧生小叶偏心形,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,主脉基部有稀疏长毛,叶片近革质。箭叶淫羊藿、柔毛淫羊藿、朝鲜淫羊藿。

  考点95

  槐花:皱缩而卷曲,花瓣多散落。完整者花萼钟状。雄蕊10。其中9个基部连合,花丝细长。体轻,气微,味微苦。

  槐米:卵形或椭圆形。

  考点96

  乳香:索马里乳香:呈滴乳状、或不规则块状,被有黄白色粉末。断面呈蜡样或玻璃样光泽,具特异香气。本品燃烧时显油性,冒黑烟,有香气,加水研磨成白色或黄白色乳状液。

  考点97

  水蛭:蚂蝗扁平纺锤形,有多数环节,背部许多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线;前端稍尖,后端钝圆;两端各具一个吸盘;质脆易折断,断面胶质样。

  考点98

  朱砂:辰砂族辰砂矿石(HgS)。

  考点99

  海马:“马头、蛇尾、瓦楞身”。

  考点100

  没药: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而成的团块。显黄棕色或红棕色,半透明状,由于摩擦,外被黄色粉尘。破碎面不整齐。

<
医疗招聘

2021年广西省百色事业单位E类联考招聘公告(含医疗岗)

2021-04-01

执业药师

2021执业药师《中药一》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的记忆技巧

2021-04-01

>